




印度、烏茲別克、巴西、泰國蠶絲業(yè)現狀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1-09-11 10:55:00
一.印度
印度位于南亞大陸的印度半島上,國土面積297.47萬km2,人口10億多。印度人口眾多,氣候條件適宜栽桑養(yǎng)蠶,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時生產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和琥珀蠶絲的國家。蠶絲業(yè)幾乎遍及印度全國,但蠶繭生產主要集中于少數地區(qū),主產地位于南方。以南方的卡納塔克、安得拉和泰米爾納德等3個邦為中心,加上西孟加拉邦,這4個邦的蠶繭產量占印度蠶繭總產量的98%左右。
印度在世界銀行和瑞士政府的支持下,七十年代后半期開始蠶絲業(yè)有了較快發(fā)展。1977年蠶繭產量超過前蘇聯,1982年超過日本,現在是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蠶繭生產國。1978年桑蠶絲產量超過韓國和前蘇聯,1987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桑蠶絲生產國。1997年印度生產桑蠶繭12.7萬噸,生產桑蠶生絲1.4萬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0.9%和24.1%,是世界第二大繭絲生產國。由于印度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具有發(fā)展勞動力密集型蠶業(yè)生產的條件,是我國蠶絲業(yè)最大的競爭對手。
二.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位于亞洲中部,國土面積44.74萬km2,人口2032萬。蠶業(yè)生產遍布烏茲別克全國,主要分布在費爾干納盆地;其中以費爾干納州最集中,安集延州、納曼干州和撒馬爾罕其次。
20世紀七十年代由于世界包括前蘇聯國內的絲綢消費的增加,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蠶繭生產量由1969年的19549噸,增加到1980年的30297噸;生絲生產量也由1969年的1112噸,增加到1980年的1645噸;1980年烏茲別克的繭絲生產量分別占前蘇聯總產量的61.9%和46.2%。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前蘇聯經濟發(fā)展的停滯和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1989年蘇聯的解體、1991年烏茲別克獨立及隨之發(fā)生的社會動蕩,使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進入停滯期,沒有跟上同期世界蠶絲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步伐。1990年有927個集體農莊及623個國營農場的38萬戶蠶農從事栽桑養(yǎng)蠶,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為32800噸和2526噸。
1991年8月烏茲別克獨立后,蠶絲業(yè)作為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產業(yè)為政府所重視。但由于八十年代后期世界蠶絲業(yè)的過度發(fā)展所帶來的絲綢市場的供過于求,國際間絲綢貿易競爭的激化,加上獨立初期社會經濟體制處于過渡期的影響,近五年來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有所縮小,但其作為世界第三大蠶繭生產國的地位沒有改變。1997年烏茲別克的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為20900噸和1146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4%和2.0%。
三.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面積851.2萬km2,人口約1.45億。巴西的蠶絲業(yè)發(fā)跡于圣保羅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它一直是巴西蠶絲業(yè)的主產地,占當時巴西蠶繭生產量的98%。進入70年代以后,位于圣保羅州北部的巴拉那州的蠶絲業(yè)迅速發(fā)展,而圣保羅州則發(fā)展較緩慢,圣保羅州和巴拉那州成為巴西蠶絲業(yè)的主產地。目前巴西共有8個州有蠶絲業(yè)生產,主產地集中于巴拉那州和圣保羅州,1998年該二州的蠶繭產量占巴西總產量的96.2%左右。
巴西蠶絲業(yè)在日本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七十年代以來得到迅速發(fā)展。1984年生產蠶繭10700噸,超過韓國的10283噸,1986年生產桑蠶生絲1664噸,超過韓國的1550噸;1992年生產蠶繭17586噸,超過日本的15553噸。1997年巴西生產蠶繭14811噸,生產生絲2128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4%和3.6%,是世界第四大蠶繭和生絲生產國。但其生產的生絲90%以上供應出口,是世界上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生絲出口國。在世界高品位生絲市場上,巴西已經成為我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四.泰國
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的中南部,國土面積514萬km2,人口約5500萬。泰國的蠶絲業(yè)已有1700余年歷史。泰國國土的大部分是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的呵嚦高原海拔僅150~300米,是泰國蠶業(yè)的主產地,蠶繭生產量約占泰國總產量的90%。泰國72個行政府中42個府有蠶業(yè)生產。位于東北部呵嚦高原的素林府、馬哈沙拉堪府、孔敬府、黎逸府、武里南府、猜也蓬府、呵嚦府、四色菊府、烏隆府和北部碧差汶府是泰國十大蠶繭生產地。它們的蠶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5%以上。
泰國的蠶絲業(yè)也是在日本的技術支持和政府的推動下,自七十年代以來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八十年代后期的大發(fā)展使泰國在世界蠶絲生產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和加強。泰國1991年生產蠶繭19100噸,超過巴西的17220噸;1992年生產蠶繭18800噸,超過日本的15600噸,成為世界第四大蠶繭生產國。1997年泰國生產蠶繭7273噸,生產生絲1046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1.2%和1.8%,是世界第五大蠶繭生產國和第六大生絲生產國。在歐洲市場上,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泰國絲綢頗受歡迎,對我國中低檔絲綢服飾的出口構成一定的威脅。(浙江大學蠶蜂科學系顧國達博士供稿 )
印度位于南亞大陸的印度半島上,國土面積297.47萬km2,人口10億多。印度人口眾多,氣候條件適宜栽桑養(yǎng)蠶,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時生產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和琥珀蠶絲的國家。蠶絲業(yè)幾乎遍及印度全國,但蠶繭生產主要集中于少數地區(qū),主產地位于南方。以南方的卡納塔克、安得拉和泰米爾納德等3個邦為中心,加上西孟加拉邦,這4個邦的蠶繭產量占印度蠶繭總產量的98%左右。
印度在世界銀行和瑞士政府的支持下,七十年代后半期開始蠶絲業(yè)有了較快發(fā)展。1977年蠶繭產量超過前蘇聯,1982年超過日本,現在是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蠶繭生產國。1978年桑蠶絲產量超過韓國和前蘇聯,1987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桑蠶絲生產國。1997年印度生產桑蠶繭12.7萬噸,生產桑蠶生絲1.4萬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0.9%和24.1%,是世界第二大繭絲生產國。由于印度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具有發(fā)展勞動力密集型蠶業(yè)生產的條件,是我國蠶絲業(yè)最大的競爭對手。
二.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位于亞洲中部,國土面積44.74萬km2,人口2032萬。蠶業(yè)生產遍布烏茲別克全國,主要分布在費爾干納盆地;其中以費爾干納州最集中,安集延州、納曼干州和撒馬爾罕其次。
20世紀七十年代由于世界包括前蘇聯國內的絲綢消費的增加,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進入快速發(fā)展期。蠶繭生產量由1969年的19549噸,增加到1980年的30297噸;生絲生產量也由1969年的1112噸,增加到1980年的1645噸;1980年烏茲別克的繭絲生產量分別占前蘇聯總產量的61.9%和46.2%。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前蘇聯經濟發(fā)展的停滯和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1989年蘇聯的解體、1991年烏茲別克獨立及隨之發(fā)生的社會動蕩,使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進入停滯期,沒有跟上同期世界蠶絲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步伐。1990年有927個集體農莊及623個國營農場的38萬戶蠶農從事栽桑養(yǎng)蠶,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為32800噸和2526噸。
1991年8月烏茲別克獨立后,蠶絲業(yè)作為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產業(yè)為政府所重視。但由于八十年代后期世界蠶絲業(yè)的過度發(fā)展所帶來的絲綢市場的供過于求,國際間絲綢貿易競爭的激化,加上獨立初期社會經濟體制處于過渡期的影響,近五年來烏茲別克的蠶絲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有所縮小,但其作為世界第三大蠶繭生產國的地位沒有改變。1997年烏茲別克的蠶繭和生絲生產量分別為20900噸和1146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3.4%和2.0%。
三.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東部,面積851.2萬km2,人口約1.45億。巴西的蠶絲業(yè)發(fā)跡于圣保羅州,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它一直是巴西蠶絲業(yè)的主產地,占當時巴西蠶繭生產量的98%。進入70年代以后,位于圣保羅州北部的巴拉那州的蠶絲業(yè)迅速發(fā)展,而圣保羅州則發(fā)展較緩慢,圣保羅州和巴拉那州成為巴西蠶絲業(yè)的主產地。目前巴西共有8個州有蠶絲業(yè)生產,主產地集中于巴拉那州和圣保羅州,1998年該二州的蠶繭產量占巴西總產量的96.2%左右。
巴西蠶絲業(yè)在日本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下,七十年代以來得到迅速發(fā)展。1984年生產蠶繭10700噸,超過韓國的10283噸,1986年生產桑蠶生絲1664噸,超過韓國的1550噸;1992年生產蠶繭17586噸,超過日本的15553噸。1997年巴西生產蠶繭14811噸,生產生絲2128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4%和3.6%,是世界第四大蠶繭和生絲生產國。但其生產的生絲90%以上供應出口,是世界上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生絲出口國。在世界高品位生絲市場上,巴西已經成為我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四.泰國
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的中南部,國土面積514萬km2,人口約5500萬。泰國的蠶絲業(yè)已有1700余年歷史。泰國國土的大部分是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的呵嚦高原海拔僅150~300米,是泰國蠶業(yè)的主產地,蠶繭生產量約占泰國總產量的90%。泰國72個行政府中42個府有蠶業(yè)生產。位于東北部呵嚦高原的素林府、馬哈沙拉堪府、孔敬府、黎逸府、武里南府、猜也蓬府、呵嚦府、四色菊府、烏隆府和北部碧差汶府是泰國十大蠶繭生產地。它們的蠶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5%以上。
泰國的蠶絲業(yè)也是在日本的技術支持和政府的推動下,自七十年代以來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八十年代后期的大發(fā)展使泰國在世界蠶絲生產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和加強。泰國1991年生產蠶繭19100噸,超過巴西的17220噸;1992年生產蠶繭18800噸,超過日本的15600噸,成為世界第四大蠶繭生產國。1997年泰國生產蠶繭7273噸,生產生絲1046噸,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1.2%和1.8%,是世界第五大蠶繭生產國和第六大生絲生產國。在歐洲市場上,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泰國絲綢頗受歡迎,對我國中低檔絲綢服飾的出口構成一定的威脅。(浙江大學蠶蜂科學系顧國達博士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