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繭絲繼續(xù)下挫 成交量創(chuàng)近日新高(
作者:夕拾
今日(周五)繼續(xù)下挫,繭絲綜合指數下跌0.51%報收2936.96。1109和1203B絲各下跌2400元和1800元分別報收306900元和291600元;1109干繭上漲800元報收95700元,1203干繭下跌600元分別報收96500元。全日B絲成交245手,干繭成交46手。1109B絲減倉46手,1203B絲減倉8手。1109干繭減倉4手,1203干繭增倉14手。
在下游數據相對缺失的行業(yè),吳江市絲綢協會給我們帶來了及時的下游織造業(yè)調查報告。在這份調查報告里,有非常詳盡的織造行業(yè)開工廠家、織機臺數、生產盈虧、企業(yè)心態(tài)等等第一手翔實的數據和資料,為我們分析下游行業(yè)的現實狀況帶來很多新的思路,值得我們精讀細讀。其實,能經常去做這樣實地調研的,也正是有一份濃重的絲綢情節(jié)和責任感。
近日盤面繼續(xù)減倉下跌。1109合約臨近交收,倉量減少比較明顯。1203B絲破近日低點整數290000后受賣方平倉盤和逢低買入盤支撐,尾盤回拉至291600元。
現在的繭絲綢行業(yè),和很多行業(yè)一樣,受到通脹和緊縮的雙面威脅。行業(yè)能否走順,一定要理順供方和需方的源頭。由于耕地是有限的,而且還在不斷減少,所以要想增加農業(yè)產出,就只能依靠對有限的土地不斷增加投入,但是增加的投入并不能總是獲得與以前一樣的產出回報,就表現為農業(yè)生產成本的上升要快于農業(yè)總產出的上升速度,從而擠壓了農業(yè)生產利潤。農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純收入水平,就要通過提價方式向農產品消費者轉移這種成本上升負擔,這就構成了中國目前由農產品漲價所推動的“結構型通脹”。改革開放后,在2003-2006年這四年里,也只有這四年,我們才經歷了經濟增長率超過10%,而通脹率在3%左右這么一段短暫的日子,也在這四年里,交易的B絲從最低點的10萬左右蜿蜒攀升至30萬左右。從理論上講,高增長與低通脹并存是經濟增長的最理想狀態(tài),但不是經濟增長的常態(tài)。從這點來說,我們的絲綢行業(yè)和其他行業(yè)一樣,也必然是一路崎嶇,上下跌宕的行業(yè)。
(esilk.net聲明:本網登載此文旨在傳遞更多行業(yè)資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