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紡織工業(yè)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2-03-09 15:36:00
日本紡織工業(yè)近幾年由于產品價格下降,二次制品(制成品,下同)進口激增,無論是制造業(yè)還是流通業(yè)都處于非常嚴峻的狀態(tài)。
除1997年以外,自1994年開始,日本家庭的平均消費支出逐年遞減,其中被服支出已連續(xù)9年持續(xù)下降,2000年下降7.8%。大型商場、超市、零售店的服裝類銷售額2000年比前一年下降了4.1%,這已是連續(xù)第3年下降了。
近年來,盡管日元貶值,紡織品的進口卻仍大幅增長。出口雖有所增加,但紡織品貿易赤字以美元計算卻增長了21%,以日元計算也增長了16%。從棉制品的供求調查中可知,進口已占內需的91%,特別是服裝類,包括襪子、手套、手絹等在內的進口高達96.1萬噸,金額為2.0346萬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了12.8%。從數量上看,已達66.8億件,增長31.6%。在服裝類的進口中,85%是中國產品,向中國一邊倒的狀況更加嚴重了。
日本國內市場
雖然有人說日本經濟已出現回升跡象,但進入2001年后,并沒有出現顯著增長,日本經濟仍然處于結構調整之中。隨著日本國內生產規(guī)模的縮小,棉制品庫存繼續(xù)減少,2000年末為116.1萬噸,比前一年減少2%。市場不活躍使棉紗、棉布市場持續(xù)低迷。
紡織品貿易
?。玻埃埃澳耆毡纠w維及其制品的出口額為9154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1.7%,以美元結算增長6.9%。但另一方面,進口金額高達2.7457萬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10%。紡織品貿易赤字為1.8303萬億日元,比前一年擴大了15.7%。進口數量也有所增加,僅從棉制品來看,進口量為804.8萬噸,比前一年增長13.2%,進口滲透率為91%,其中二次制品為583.5萬噸,增長30.7%,占棉制品進口的72%。
純棉紗進口113.1萬噸,比前一年大幅減少25.1%。其中普梳紗減少29.8%,精梳紗減少10.1%,精梳紗所占比例由前一年的29%擴大到35%。
棉織物進口16.8678億平方米,比前一年減少7.7%。從供應國情況看,從中國進口的粗、細布、闊幅細布、府綢等均有所減少,減幅為9.5%,從印尼進口減少7.4%,巴基斯坦減少22.3%;而從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省的進口卻增加了。從歐共體進口織物1.4365億平方米,比前一年減少7.5%。棉紗、棉布進口的減少,主要是由于二次制品進口的增加導致國內需求減少所至。
日本紡織行業(yè)面臨的課題
日本紡織行業(yè)的長處在于不斷技術革新,努力開發(fā)新材料、新商品,生產別人不能生產的東西,向世界提供最高水平的紡織產品。日本棉紡協會為了確保和加強新產品開發(fā)研制原動力的技術力量,從1998年開始,以提高和發(fā)揚紡紗、織造、印染和保全技術,對企業(yè)內的中堅技術力量實行技術培訓,并為培訓人員編制了各工序所必要教材。經常召開技術研討會,擴大和充實紡紗、織布技能的研修、評審制度。
產業(yè)結構和流通結構的迅速變革,對具有悠久歷史和復雜的垂直分段結構的日本紡織業(yè)是個不小的沖擊,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生產流通結構,改變過去老的貿易習慣,是紡織業(yè)當前最緊迫的課題。而從生產、銷售垂直型的服裝業(yè)的日益活躍和大型批發(fā)部門的不斷破產中,也可以看出流通中介的不順暢。為此,日本紡織各行業(yè)結成一體,共同構建貿易現代化和快速應變機制。日本棉紡協會和日本化纖協會、羊毛紡織分會三個上游產業(yè)團體與日本服裝產業(yè)協會之間建立了“TA紡織·服裝業(yè)務改善委員會”,經?;ハ鄿贤ǎ贫ɑ竞贤臉藴誓J?,對具體問題進行共同探討等。另外,目前還在進行以下三項工作:推進紡織流通、結構改革及快速應變活動;政府支持下所實施的“紡織工業(yè)基礎整頓、改造活動”;“QRAI”項目下的紡織行業(yè)的BRP和SCM系統的開發(fā)產、供、銷連鎖管理系統。
另一個課題為環(huán)保問題。日本棉紡協會建立了“棉制品再利用研究會”,在對會員企業(yè)的實際狀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開始著手研究開發(fā)利用舊服裝、面料生產再生纖維、再生可紡紗、再生原料的生產技術。在硬件方面,各企業(yè)也都在擴充廢水處理設施,垃圾焚燒設施等,積極進行環(huán)境評估,相繼取得ISO14000認證等。
雖然各界都在積極努力改善紡織行業(yè)的內外環(huán)境,但紡織品進口持續(xù)增長,給業(yè)界帶來了巨大壓力。繼1999年11月日本針織工業(yè)聯合會提出“非常事態(tài)”宣言之后,各地其他行業(yè)也紛紛提出限制棉制品進口的要求,并與政府共同成立了“紡織工業(yè)貿易特別工作小組”,共召開了十多次討論會,提出制定進口秩序化對策、簡化申請貿易保護TSG條款的手續(xù)、放寬申請反傾銷關稅的手續(xù)等。
除1997年以外,自1994年開始,日本家庭的平均消費支出逐年遞減,其中被服支出已連續(xù)9年持續(xù)下降,2000年下降7.8%。大型商場、超市、零售店的服裝類銷售額2000年比前一年下降了4.1%,這已是連續(xù)第3年下降了。
近年來,盡管日元貶值,紡織品的進口卻仍大幅增長。出口雖有所增加,但紡織品貿易赤字以美元計算卻增長了21%,以日元計算也增長了16%。從棉制品的供求調查中可知,進口已占內需的91%,特別是服裝類,包括襪子、手套、手絹等在內的進口高達96.1萬噸,金額為2.0346萬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了12.8%。從數量上看,已達66.8億件,增長31.6%。在服裝類的進口中,85%是中國產品,向中國一邊倒的狀況更加嚴重了。
日本國內市場
雖然有人說日本經濟已出現回升跡象,但進入2001年后,并沒有出現顯著增長,日本經濟仍然處于結構調整之中。隨著日本國內生產規(guī)模的縮小,棉制品庫存繼續(xù)減少,2000年末為116.1萬噸,比前一年減少2%。市場不活躍使棉紗、棉布市場持續(xù)低迷。
紡織品貿易
?。玻埃埃澳耆毡纠w維及其制品的出口額為9154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1.7%,以美元結算增長6.9%。但另一方面,進口金額高達2.7457萬億日元,比前一年增長10%。紡織品貿易赤字為1.8303萬億日元,比前一年擴大了15.7%。進口數量也有所增加,僅從棉制品來看,進口量為804.8萬噸,比前一年增長13.2%,進口滲透率為91%,其中二次制品為583.5萬噸,增長30.7%,占棉制品進口的72%。
純棉紗進口113.1萬噸,比前一年大幅減少25.1%。其中普梳紗減少29.8%,精梳紗減少10.1%,精梳紗所占比例由前一年的29%擴大到35%。
棉織物進口16.8678億平方米,比前一年減少7.7%。從供應國情況看,從中國進口的粗、細布、闊幅細布、府綢等均有所減少,減幅為9.5%,從印尼進口減少7.4%,巴基斯坦減少22.3%;而從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省的進口卻增加了。從歐共體進口織物1.4365億平方米,比前一年減少7.5%。棉紗、棉布進口的減少,主要是由于二次制品進口的增加導致國內需求減少所至。
日本紡織行業(yè)面臨的課題
日本紡織行業(yè)的長處在于不斷技術革新,努力開發(fā)新材料、新商品,生產別人不能生產的東西,向世界提供最高水平的紡織產品。日本棉紡協會為了確保和加強新產品開發(fā)研制原動力的技術力量,從1998年開始,以提高和發(fā)揚紡紗、織造、印染和保全技術,對企業(yè)內的中堅技術力量實行技術培訓,并為培訓人員編制了各工序所必要教材。經常召開技術研討會,擴大和充實紡紗、織布技能的研修、評審制度。
產業(yè)結構和流通結構的迅速變革,對具有悠久歷史和復雜的垂直分段結構的日本紡織業(yè)是個不小的沖擊,如何建立一個高效的生產流通結構,改變過去老的貿易習慣,是紡織業(yè)當前最緊迫的課題。而從生產、銷售垂直型的服裝業(yè)的日益活躍和大型批發(fā)部門的不斷破產中,也可以看出流通中介的不順暢。為此,日本紡織各行業(yè)結成一體,共同構建貿易現代化和快速應變機制。日本棉紡協會和日本化纖協會、羊毛紡織分會三個上游產業(yè)團體與日本服裝產業(yè)協會之間建立了“TA紡織·服裝業(yè)務改善委員會”,經?;ハ鄿贤ǎ贫ɑ竞贤臉藴誓J?,對具體問題進行共同探討等。另外,目前還在進行以下三項工作:推進紡織流通、結構改革及快速應變活動;政府支持下所實施的“紡織工業(yè)基礎整頓、改造活動”;“QRAI”項目下的紡織行業(yè)的BRP和SCM系統的開發(fā)產、供、銷連鎖管理系統。
另一個課題為環(huán)保問題。日本棉紡協會建立了“棉制品再利用研究會”,在對會員企業(yè)的實際狀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開始著手研究開發(fā)利用舊服裝、面料生產再生纖維、再生可紡紗、再生原料的生產技術。在硬件方面,各企業(yè)也都在擴充廢水處理設施,垃圾焚燒設施等,積極進行環(huán)境評估,相繼取得ISO14000認證等。
雖然各界都在積極努力改善紡織行業(yè)的內外環(huán)境,但紡織品進口持續(xù)增長,給業(yè)界帶來了巨大壓力。繼1999年11月日本針織工業(yè)聯合會提出“非常事態(tài)”宣言之后,各地其他行業(yè)也紛紛提出限制棉制品進口的要求,并與政府共同成立了“紡織工業(yè)貿易特別工作小組”,共召開了十多次討論會,提出制定進口秩序化對策、簡化申請貿易保護TSG條款的手續(xù)、放寬申請反傾銷關稅的手續(x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