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絲綢市場形勢和廠絲生產-意大利南伯瑞先生在2008年5月歐洲絲綢論壇上的演講
來源:admin
作者:admin
時間:2008-07-09 15:27:00
中國的絲綢市場形勢和廠絲生產
目前,我們對中國蠶繭產量的判斷還無從下手,而從另一方面,決定質量結果的因素,包括氣候條件等等,還很不確定。我們必須對六月中旬前的中國形勢變化嚴加觀察。
對于去年中國的蠶繭產量,公布的數據要高于前年產量,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可后來證明還是有點短缺,至少在傳統北方地區(qū)-和南方的部分地區(qū),諸如廣東省。這樣可以平穩(wěn)地過度到新的收繭季節(jié),同時相對的蠶繭短缺問題在今年中國農歷新年后馬上出現了。但市場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有所反映,價格終于出現了顯著的上升。高品味絲和低品味絲的價差,由于高端市場需求的旺盛和常規(guī)品種的需求不旺的推動作用,出人意料地達到6-7個美金。其實在去年有段時間,這種現象也發(fā)生過,只不過價差沒這么大,這表明市場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人們意識到,高質必須得到高價。某些時候用戶就廠絲質量提高問題向中國方面施壓,這時候1-3個美金的高品味與低品味廠絲之間的價差就顯得不合理、不公平,顯然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在北方和傳統地區(qū),根據官方數字,今年的發(fā)種量低于去年10%-這個數字比我們所預料的要高一點-而另一方面,去冬今春的嚴寒霜凍迫使桑農為提高發(fā)芽率,對桑樹枝條進行修剪,這倒是前兩年沒看到過的。在浙江、江蘇和山東,中國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一般人不知道,蠶會得一種慢性中毒癥-在生長后期會吃得越來越少,抵抗力越來越差,最后結繭的時候繭質差,繭形小。我們認為,在上述地區(qū)某些污染最嚴重的地方,這種情況可能會發(fā)生(這是好聽一點的說法;其實是再次發(fā)生),可能會導致蠶繭質量沒有某些人預想的那么好;至于這對產量總量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說。
某些悲觀人士認為,秋蠶(應該是早秋蠶,譯者)由于飼養(yǎng)期間和水稻種殖大面積噴灑農藥的沖突,已經消失了。盡管這種描述是正確的,但我們估計影響沒那么大,春繭的形勢將會毫無懸念地復制到秋繭生產上。目前中國北方沒有人宣布收購價:另一方面說明,如果價格壓力持續(xù),今年的繭價可能會很高。
四川在中國蠶繭生產中的地位很重要,也在提高質量上作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云南在某些人看來發(fā)展蠶桑業(yè)的自然條件特別好,但發(fā)展速度緩慢。其實云南現在在發(fā)展其他一些更加有利可圖的農業(yè)產業(yè),對蠶桑業(yè)的興趣并不很大。
廣西不久前開始收購蠶繭,諸如產量急劇下降的一些謠言已經滿天飛了。說產量將比上年下降40—50%,其實這種說法完全夸大其實,因為頭一批蠶繭只占全年產量的很小部分,你說對全年的影響會有多大呢?頭批蠶繭的收購價在每擔1000-1100元之間,雖然我們知道中國的蠶桑生產成本很高,農民到手凈利微乎其微,但對廣西蠶農來說,價格還蠻有吸引力,對下批的蠶繭養(yǎng)殖有激勵作用。
對于蠶繭的質量,中國南方產區(qū)在提高繭質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在一些地區(qū)的效果尤其明顯??赡軓V西的繭絲量在以后中國的總量比重上會提高,所以必須在高品位廠絲生產上多下功夫。從我個人來看,中國很少有人把蠶桑作為一種事業(yè)全身心投入,而只把它僅僅作為一種賺錢的商業(yè)行為。如果高質與低質之間沒有合理的價差,歐洲市場所需的高品味廠絲的不足現象不會有任何改觀。
這又引向我們對繅絲現狀的關注。大量的蠶繭從中國南部流動到北部,蠶繭更適宜由卡車運輸,這又形成了一筆不小的費用(雖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買方可以更好地挑選繭子)。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推動的嚴重的通貨膨脹推高了工人工資,在中國,煤燃料廣泛使用,但和石油價格相比,還沒達到應該的價格,政策壓力下的用工成本明顯提升,購進繭出絲率的降低,等等,都加重了繅絲企業(yè)的負擔,所有這些因素的共同施壓,使得江浙和山東等地的繅絲廠經營十分困難,價格談起來也咬得很死。
由于有人民幣每月1%的升值速度的預期,廠絲價格無論以人民幣還是以美元報價,看上去都存在上漲的趨勢。但是,目前對價格的預測很難,因為比照過去和未來的繭本,現在的價格水平已經足夠了,但也可以說是剛剛可以彌補成本。因此未來價格的上漲必須有蠶繭產量發(fā)生重大問題或者供需極度不平衡作為支撐。
現在也必須看到,繅絲廠由于有蠶繭價格走低的預期,不愿意大批購進蠶繭,有報道說一些繅絲廠從成本考慮暫時停產,而準備在蠶繭價格走低時再購進原料進行生產。
國家儲備機構的廠絲據說還在庫內,據說要到有利潤時才會出庫。
我們來對需求面做個簡短的展望。統計數據和市場情況顯示,去年廠絲的消費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在國外市場,其實還不錯。歐洲受益最多,據幾個大的綢廠反映,2007年是近10年來最好的年份, 但幾個主要的領帶綢廠去年和近幾個月的業(yè)績,和平紋綢及裝飾綢廠家相比,就顯得相對差一點。
日本深受2006年高價廠絲的打擊,幾家大的進口會社相繼破產。和服行業(yè)受信貸緊縮影響,特別對中老年的和服銷售量進一步下滑。消費持續(xù)萎縮,只有部分西方風格的絲綢服裝受到對絲綢有特殊喜愛的年輕人的青睞。
印度的統計數字波幅很大,但至少還比較穩(wěn)定-照我們理解是穩(wěn)步提高-但進口商的訂單很分散,深受市場情緒、投機行為和政府管制的影響。這種錯誤信息很容易誤導市場和供應商,這是眼光短淺的表現。
謝謝大家。
2008年5月于意大利瓦雷澤
(Esilk.net 譯)
目前,我們對中國蠶繭產量的判斷還無從下手,而從另一方面,決定質量結果的因素,包括氣候條件等等,還很不確定。我們必須對六月中旬前的中國形勢變化嚴加觀察。
對于去年中國的蠶繭產量,公布的數據要高于前年產量,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可后來證明還是有點短缺,至少在傳統北方地區(qū)-和南方的部分地區(qū),諸如廣東省。這樣可以平穩(wěn)地過度到新的收繭季節(jié),同時相對的蠶繭短缺問題在今年中國農歷新年后馬上出現了。但市場經過一段時間后才有所反映,價格終于出現了顯著的上升。高品味絲和低品味絲的價差,由于高端市場需求的旺盛和常規(guī)品種的需求不旺的推動作用,出人意料地達到6-7個美金。其實在去年有段時間,這種現象也發(fā)生過,只不過價差沒這么大,這表明市場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人們意識到,高質必須得到高價。某些時候用戶就廠絲質量提高問題向中國方面施壓,這時候1-3個美金的高品味與低品味廠絲之間的價差就顯得不合理、不公平,顯然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在北方和傳統地區(qū),根據官方數字,今年的發(fā)種量低于去年10%-這個數字比我們所預料的要高一點-而另一方面,去冬今春的嚴寒霜凍迫使桑農為提高發(fā)芽率,對桑樹枝條進行修剪,這倒是前兩年沒看到過的。在浙江、江蘇和山東,中國的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一般人不知道,蠶會得一種慢性中毒癥-在生長后期會吃得越來越少,抵抗力越來越差,最后結繭的時候繭質差,繭形小。我們認為,在上述地區(qū)某些污染最嚴重的地方,這種情況可能會發(fā)生(這是好聽一點的說法;其實是再次發(fā)生),可能會導致蠶繭質量沒有某些人預想的那么好;至于這對產量總量的影響,目前還很難說。
某些悲觀人士認為,秋蠶(應該是早秋蠶,譯者)由于飼養(yǎng)期間和水稻種殖大面積噴灑農藥的沖突,已經消失了。盡管這種描述是正確的,但我們估計影響沒那么大,春繭的形勢將會毫無懸念地復制到秋繭生產上。目前中國北方沒有人宣布收購價:另一方面說明,如果價格壓力持續(xù),今年的繭價可能會很高。
四川在中國蠶繭生產中的地位很重要,也在提高質量上作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云南在某些人看來發(fā)展蠶桑業(yè)的自然條件特別好,但發(fā)展速度緩慢。其實云南現在在發(fā)展其他一些更加有利可圖的農業(yè)產業(yè),對蠶桑業(yè)的興趣并不很大。
廣西不久前開始收購蠶繭,諸如產量急劇下降的一些謠言已經滿天飛了。說產量將比上年下降40—50%,其實這種說法完全夸大其實,因為頭一批蠶繭只占全年產量的很小部分,你說對全年的影響會有多大呢?頭批蠶繭的收購價在每擔1000-1100元之間,雖然我們知道中國的蠶桑生產成本很高,農民到手凈利微乎其微,但對廣西蠶農來說,價格還蠻有吸引力,對下批的蠶繭養(yǎng)殖有激勵作用。
對于蠶繭的質量,中國南方產區(qū)在提高繭質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在一些地區(qū)的效果尤其明顯??赡軓V西的繭絲量在以后中國的總量比重上會提高,所以必須在高品位廠絲生產上多下功夫。從我個人來看,中國很少有人把蠶桑作為一種事業(yè)全身心投入,而只把它僅僅作為一種賺錢的商業(yè)行為。如果高質與低質之間沒有合理的價差,歐洲市場所需的高品味廠絲的不足現象不會有任何改觀。
這又引向我們對繅絲現狀的關注。大量的蠶繭從中國南部流動到北部,蠶繭更適宜由卡車運輸,這又形成了一筆不小的費用(雖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買方可以更好地挑選繭子)。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推動的嚴重的通貨膨脹推高了工人工資,在中國,煤燃料廣泛使用,但和石油價格相比,還沒達到應該的價格,政策壓力下的用工成本明顯提升,購進繭出絲率的降低,等等,都加重了繅絲企業(yè)的負擔,所有這些因素的共同施壓,使得江浙和山東等地的繅絲廠經營十分困難,價格談起來也咬得很死。
由于有人民幣每月1%的升值速度的預期,廠絲價格無論以人民幣還是以美元報價,看上去都存在上漲的趨勢。但是,目前對價格的預測很難,因為比照過去和未來的繭本,現在的價格水平已經足夠了,但也可以說是剛剛可以彌補成本。因此未來價格的上漲必須有蠶繭產量發(fā)生重大問題或者供需極度不平衡作為支撐。
現在也必須看到,繅絲廠由于有蠶繭價格走低的預期,不愿意大批購進蠶繭,有報道說一些繅絲廠從成本考慮暫時停產,而準備在蠶繭價格走低時再購進原料進行生產。
國家儲備機構的廠絲據說還在庫內,據說要到有利潤時才會出庫。
我們來對需求面做個簡短的展望。統計數據和市場情況顯示,去年廠絲的消費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在國外市場,其實還不錯。歐洲受益最多,據幾個大的綢廠反映,2007年是近10年來最好的年份, 但幾個主要的領帶綢廠去年和近幾個月的業(yè)績,和平紋綢及裝飾綢廠家相比,就顯得相對差一點。
日本深受2006年高價廠絲的打擊,幾家大的進口會社相繼破產。和服行業(yè)受信貸緊縮影響,特別對中老年的和服銷售量進一步下滑。消費持續(xù)萎縮,只有部分西方風格的絲綢服裝受到對絲綢有特殊喜愛的年輕人的青睞。
印度的統計數字波幅很大,但至少還比較穩(wěn)定-照我們理解是穩(wěn)步提高-但進口商的訂單很分散,深受市場情緒、投機行為和政府管制的影響。這種錯誤信息很容易誤導市場和供應商,這是眼光短淺的表現。
謝謝大家。
2008年5月于意大利瓦雷澤
(Esilk.net 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