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枝,為桑樹的枝葉、桑枝、桑條、嫩桑枝、的總稱。春末夏初采收,去葉,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可入藥。微苦,性平。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行水氣功效。對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水腫腳氣,肌體風癢作用。常用于肩臂、關(guān)節(jié)酸痛麻木等癥。
歷史淵源
《本草圖經(jīng)》:療遍體風癢干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兼療口干。
《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氣,消焮腫毒癰。
《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本草備要》:利關(guān)節(jié),養(yǎng)津液,行水祛風。
《玉楸藥解》:治中風歪斜,咳嗽。
《本草再新》:壯肺氣,燥濕,滋腎水,通經(jīng),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嶺南采藥錄》:去骨節(jié)風疾,治老年鶴膝風。
《現(xiàn)代實用中藥》:嫩枝及葉熬膏服,治高血壓,手足麻木。
現(xiàn)代分析研究
桑枝中含有大量的黃酮、生物堿、鞣酸、酚性物質(zhì)、果膠、琥珀酸、腺嘌呤肌醇、游離糖、單寧酸及植物肌醇等多種藥物活性成分。具有降糖、降壓、抗菌、抗病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廣泛用于糖尿病、高血壓、風濕等疾病治療。
藥方選錄
1、治療臂痛: 桑枝一小升.細切 炒香 以水三大升 煎取二升 一日服盡,無時。(《本事方》)
2、治療水氣腳氣: 桑條二兩.炒香 以水一升 煎二合 每日空心服之。(《圣濟總錄》)
3、治療紫癜風: 桑枝十斤(銼) 益母草三斤(銼).上藥 以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 濾去渣 入小鐺內(nèi) 熬為膏.每夜臥時,用溫酒調(diào)服半合。(《太平圣惠方》桑枝煎)
4、治高血壓:桑枝、桑葉、茺蔚子各五錢。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睡前洗腳30~40分鐘,洗完睡覺。(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雙桑降壓湯)
